
無花果園間作的四個注意和一個原則 |
添加時間: 2019-10-7 |
![]() 1、忌間種高稈和攀援作物。間種作物若植株高大,如北方常見的玉米和南方常見的甘蔗等,或間種苦瓜、絲瓜、冬瓜、豇豆等藤蔓作物,需支撐搭架,好似擋風屏障一樣,阻礙空氣流通,擋住果樹陽光,影響果樹生長發育。 2015年湖北隨州客戶在無花果園行間套種了西瓜,西瓜一般不會攀援無花果樹的。怎奈西瓜種植密度稍微大了一些,再加上當年雨水充足,西瓜徒長,纏繞到樹干上,雖未對無花果產生直接影響,但因此很多天牛蟲孔被遮擋,未能及時發現治療,導致天牛泛濫,大規模減產。
2、忌間種吸肥力強和與無花果有共同病蟲害的作物。最常見為北方的小麥,無花果遠沒有小麥生長得快,“上面搶光,下面搶肥”(詳情請見:《無花果種植大忌:麥田套種無花果》);桃樹、楊樹、桑樹等天牛容易危害的樹種,應盡量避開;比較容易忽視的是檜柏,近年來威海地區無花果銹病多半為山上種植的檜柏傳播的。
3、忌侵占無花果樹盤的營養面積。種植密度以不影響無花果的生長為限度。一般間種作物應在樹冠滴水線以外,幼年果樹園間作面積也不得超過果園面積一半;成年樹或者密植園如在林下種植喜蔭的中藥材等,建議不超過樹冠面積的1/3,才能避免間作物與無花果爭肥爭水或耕作時撞傷果樹。
4、間作作物采收期盡量在無花果采摘期開始之前或播種、定植、收獲期均在無花果采摘期結束之后。以山東嘉祥為例,露天8月中旬——11月初為無花果采摘期,且基本上每天都要進行采摘,如此往復踩踏對間作作物產生破壞,就得不償失了;如在無花果落葉后,大棚內套種秋冬蔬菜,休眠期的無花果對蔬菜定植收獲基本上沒有影響。
間種作物應有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水土、不傳播病蟲害,且又有經濟效益。幼樹和初果期,行間間作最常見如花生、大豆等豆科類作物以及蔬菜類作物;無花果采摘園也可以考慮種植一些紫薯、西瓜、甜瓜等作為采摘品種的補充;有中草藥銷售能力的朋友可以考慮在成年樹或者密植園樹下種植一些半夏、天麻、黃連、三七等喜陰的藥材。不過有個原則不能變,那就是:無花果與間作作物共生階段田間管理二者兼顧,二者矛盾時,陳寧建議還是以無花果為主。
|
【 打印本頁 】 【 關閉窗口 】 |